15講 荷蘭經營實務的企業生命問題

 

內容大綱

1、人有壽命期限企業有生命週期

2、一般企業生命週期平均有多長

3、荷蘭台商企業的生命週期

4、影響台商企業生命階段的成因

5、如何調適企業生命階段的變化

6、改變荷蘭台商企業的生命週期

7、影響台商企業生命週期的成因

8、如何再創新的企業生命週期

9、結論與心得

 

在荷蘭經營企業十多年的人經過普遍有個感慨,走過了生命的大部分階段或開創了另一個階段,經營十年以下的年輕朋友,他的感覺可能沒那麼強烈,等到他走過大部分的週期後,才能有所體會。年輕朋友好像是「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」。他現在看的商機、 追求的商機好似「看山是山、看水是水」,所以一直往前衝。等到要離開廬山的時候,回頭一看,「見山不是山,見水不是水」,因為看起來好像是商機,但是又達不到、做不到、摸不著。等到離開了廬山,從遠處望過來,「見山又是山、見水又是水」,可以看得到商機、也可以做得到,但也許那時候已經年紀大了,或是要離開這裡了,又是另一回事。

 

談生命週期之前,我們先談企業管理。企業管理的英文名字大家都management 經營管理有兩層意思,「管理」比較重視實務、知識、技術方面的操作,「經營」是概念式的、主觀判斷或高層決策的問題。勞工問題、財務問題或其他資訊問題等,都是屬於管理層面的問題。企業文化、企業生命週期與企業經營策略,這三個部分偏向經營方面的問題。

 

如果我們在這裡只是奉命行事,把事情做好,就這個層面而言,較屬於管理層面的實際操作。但是一個企業的成功,經營概念最重要,如果概念不清楚、策略沒 有做好,很難達到企業成功的機會。如果各位是老闆、高層的主管,或者將來想要創一番事業,那麼經營的概念將更形重要。

  

人有壽命期限企業有生命週期

 

人有壽命的期限,企業有生命的週期。人從出生到死亡,這個過程改變不了,不管如何注重養生,總不免一死。人的壽命分為幾個階段,幼童年時期、青少年時期、成壯年時期、退休時期、衰老時期。

1、幼童年期,受教的人生:一般都很快樂,我們受好的教育、玩樂。

2、青少年期,模仿的人生:模仿偶像。

3、成壯年期,奮鬥的人生:學校畢業以後,我們會有自己奮鬥的目標。

4、退休年期,享受的人生:經過數十年的努力,到最後可以退休,好好地享受人生。

5、衰老年期,欣賞的人生:這時候你要做也做不到,但可以用欣賞的態度看待人家的努力和成果,你也會覺得很舒服。

 

生命的階段在孔子看來,孔子說十五而志于學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。

 

人的壽命的特色是:

1、人的生命階段是按進度進行不能改變。

2、人生只能走一回,不能再來一次

所以,我們的生活原則之一是「按進度做事」。如果按生命階段做事,就會符合自然法則,覺得很快樂。

 

那麼,企業也有這樣一個週期嗎?有的。我把企業的生命週期分為五個階段:
1
、創立期   2、擴充期   3、極限期   4、收縮期   5、善後期。每個階段的長短視各個企業而定。

 

1 企業生命週期趨勢 

 

企業週期的特徵是:

1、企業生命階段的進度可以改變。

2、企業生命週期可經變革再創新週期,可以提升或下降。

企業的週期就好像經濟循環,從復甦開始到繁榮到衰退再蕭條。企業生命週期的表達方式是,首先看相對的業績,不是看自己個別企業的銷售絕對值,而是跟整個產業比較之下所占的位置。隨著時間的增長,企業從創立,慢慢地擴充,然後到達極限,然後往下降至收縮,最後是善後期。善後期可以繼續,也可以拉得很長。

 

一般企業生命週期平均有多長?

Shell公司對世界前500名企業調查結論(1970-1983)是:
1
、一般大企業平均壽命40年,是人類平均壽命的一半。

      我們常以為企業可以永續,好像可以經營好幾百年,那只是幾個少數的企業而已,其實一般企業的平均壽命都不長。


2
、科技含量越高的企業,它的平均壽命越短。

      也就是說,靠科技發達的企業,平均壽命越短,傳統產業的平均壽命反而比較長。


3
、企業越小,平均壽命越短。

     這也可以理解,因為小企業比較難應付環境的變化。

 

4、我們來看看一些統計數字:

•    日本企業的平均壽命是30

•    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為7.5

•    西方家族企業平均壽命只有24

•    台灣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13

•    台灣創立5年後平均存活率60%,也就是五年後,有40%的新創企業不見了。

•    荷蘭商會的統計顯示,荷蘭創立5年後平均存活率60%,和台灣差不多。

 

5、荷蘭台商的生命週期有多長?

我們還沒有一個正式統計,只知道來的人有多少,大概因為面子的關係,做不好就回去,也不想多談。如果可以統計來荷蘭的台商為什麼來?為什麼回去?為什麼成功?為什麼失敗?可以給後來者一個警惕。經濟部2006年的記載是,來荷蘭正式投資的台商有130家,不包括從其他地方或國家轉過來的,也不包括本地台商在荷蘭自己創業的。商會這邊的統計到去年(2008年)是154家。我們沒有研究是什麼原因,今天講的只能說是觀察所得,這二十年來,大概是一個什麼樣的樣貌。

 

企業生命週期的五個階段

台商剛來荷蘭的時候,氣勢不可一世,容光煥發,看到別人做得不好,覺得那是別人無能,自己一定做得很好。十年之後再看到他,就變得垂頭喪氣,說話都小聲了,食之無味,棄之可惜,像雞肋一樣,要收起來也不是,不收起來也不是,能拖就拖。

 

根據觀察,如果沒有採取有效對策,一般生命週期大概十年左右。如果採取有效對策,應可以綿延、不斷生生不息。為什麼台商來這裡只有大約十年的風光?我們分為十六個主題來談,也就是十六個原因。如果你沒有採取適時的調整,這個十年的週期好像是必然的趨勢。我們看看為什麼是這個樣子。

 

1、創立期

創立的時候,企業已有固定產品,來的時候,不太瞭解這裡的狀況,所以在摸索中建立。初期的時候,因為不熟,所以費用龐大,但都視為開辦必要費。而且總公司投資當初,都具備實力而不予追究。此外,業績由零開始,初期也沒法比較,大家都不追究。現在回頭看,如果要你現在創立一個事業,可能三個月就可以在荷蘭創立一家公司,不需要花那麼多錢和時間。在這個階段,台商花了很多冤枉的時間和金錢,但通常不太計較。 

 

2、擴充期

第二個階段是擴充期,公司開始成長。組織建制完成,銷售通路已建立。產品屬最近、最新,市場接受性高。新開發的市場,稍微促銷推廣一下,反應就很快,感覺很有效。那時聘請的員工都年輕、有幹勁、工作效率高,所以覺得萬事都很順利,大家是一個團隊。員工年資淺、薪資低,容易加薪激勵。器具設備操作軟體也都是新 的,效能都很好。出貨開始流暢,業績持續成長。

 

這個時候,你會覺得趾高氣昂,「你看,我多行啊!」,麻煩問題尚未出現,遠景一片美好。我們叫做「良性循環」:業績好,利潤高,可以給員工好一點的薪資和分紅、買新的好的器具,效率高,也有錢可以促銷。處在這個階段的台商講話非常大聲,要花錢、做什麼都可以,什麼都沒問題。 

 

3、極限期
這是企業最高峰的時期。會有極限期,是市場因素或個別公司因素造成。這時候已投入最大可運用資源,金錢、人力、時間全部投入,但供貨數量已達極限,市場再大,你也沒有辦法了。或者說現有產品市場已經飽和,市場占有率已達最高,你要再push 也沒有空間了。雖然你有產品,可是新產品推出不如預期,業績不再增加,業績壓力於是產生,然而費用無法減少,薪資、營運、促銷等費用持續增加,結果就造成 利潤開始降低。到達極限期,唯一的方法就是把成本降到最低,才能維持在極限期,如果沒有適時的反應,就會開始進入收縮期。 

 

4、收縮期
收縮期出現的症狀是,利潤降低,薪資不會調整,相對地低,人才留不住,員工就會鬆懈、怠慢,這是一系列的反映。以前買的器具軟體沒有錢更新,能省則省,一節省,效率就低,沒有錢做促銷,促銷活動減少。

 

最後變成「惡性循環」:業績低,利潤低,薪資低,器具無法更新,效率跟著低落,也沒錢做促銷。還不只是這樣,你經歷了幾年(大約五年)之後,麻煩問題開始出現,包括補稅罰款相繼而來,法規一大堆,檢查不斷,例如倉庫安全、勞工福利等。還有同業競爭搶客戶,替代性產品出現,業績又開始下降。這個進程無法抑止,最後走入善後期。 

 

5、善後期

在這個階段,事業已無利可圖,年年虧損,沒有什麼機會,改變策略也無效,於是決定退場,進入處理善後問題階段。善後期要怎麼處理?台灣廠商回去得很多,有幾種情形:

1)如果是經營失敗
最簡單的方法是破產解散,依法向法院申請破產,由法院指定破產管理人全權處理,幫你收錢回來、清算、還債。在荷蘭的BV,就是有限責任公司,所以對BV的管理比較嚴格。

2)如果是結束營業

那你就要自己處理:
•收回債權

•清償債務:第一個稅款不能欠,應付稅款如關稅、加值稅、所得稅、地方稅都要還。查稅核定時間五年,經稅局同意才能正式停業。其他債務如應付貨款、應付房租、水電瓦斯費等都必須償還。
•解除契約:遣散員工,支付員工應付薪資、遣散費,解除租約,售後保證責任,其他契約如保險契約、車輛保險等都需安排。
•如果有剩餘才返還剩餘資本,如果有不足,就需要總公司增資償付不足。台商都很愛面子,都不想走上這條路。如果是台灣總公司來荷蘭投資,因為有債信問題,為顧及個人和投資人信譽,所以都要求圓滿解決,都會拿錢來解決。

 

2台商實際生命週期曲線 

 

影響台商企業生命階段的成因

歸納起來,影響台商企業生命的五個階段的進程、週期長短、快慢,有以下幾個原因:

1、荷蘭環境適應能力

荷蘭是寒帶氣候,和台灣的亞熱帶氣候不一樣,所以有自然環境的適應。不過這裡四季分明,空氣污染較少,所以自然環境比較好適應。其他還有社會環境和生活環境。如果你的適應能力強,企業的生命週期就會拉長。

2、公司政策改變:例如公司要擴充或縮編等,也會影響企業生命階段的變化。

3、經營策略改變:可能一開始是用代理,後來改為直銷,不同的策略就會有不同的影響。

4、人事僱用與協調問題

5、法律限制與糾紛問題:例如法律限制讓你不能擴充,或有反托拉斯法的限制等。

6、報稅與課稅問題

7、資金調度與週轉問題

8、同業競爭:同業競爭強,企業生命階段就縮短。

9、產品替代

10、市場飽和

 

對策:調適企業生命階段的變化

有哪些方法可以增加週期的成長期,減少衰退期?有以下幾個對策:

1、加速適應荷蘭的經營環境

我們來的時候都是意氣風發,會有下面幾個階段:(1)摸索(2)模仿(3)趕上(4)超越。剛來時,自己用過去的成功經驗摸索嘗試,摸索了一段時間後,發現行不通,就開始看荷蘭人怎麼做,進入模仿的階段。因為效率的提升可能就會趕上他,再經過努力,就會超越他。這是我們開始來的時候,每個廠商都想的一個美好遠景。我們應設法縮短「摸索和模仿」的時間,趕快適應。摸索不通的時候,就趕快改變,學習荷蘭人,不要老是講自己以前多厲害、多成功,加快「趕上和超越」的速度。 

 

2、相對經營成本要求最低:

在我們成功、擴充期、賺錢的時候,都不會考慮到會有失敗、走下坡的一天,都覺得將來一定都很美好。實際上,成本就是存與亡的終結者,當你賺錢時,你不好好珍惜,把利潤存起來,到最後,一變化就無法因應。所有決定都在於成本。例如,荷蘭不讓企業提前預存員工的遣散費,哪一天要員工走的時候,你要去哪裡準備這一筆錢? 

 

3、慎重選擇行業及產品

產品和行業是最重要的關鍵因素,選錯行和嫁錯郎一樣悲慘,所以這是快樂經營與慘澹經營的分水嶺。 

 

4、打造快樂的企業文化

和諧快樂,目標一致。台灣的企業文化就是「愛拚才會贏」,最好拚到都住在公司不要回家,但是在荷蘭不是這樣。荷蘭人怎麼看台商?他看你很努力,他說好,那你努力,我回家了,錢給你賺沒關係。我們要做到和他們的目標一樣,就是彼此都很快樂。 

 

5、堅持既定政策,活用經營策略

有時候你決定政策了以後,要堅持幾年的時間才能看到效率,所以也不宜變來變去。 

 

6、充實知識技術,發揮至高效率

知識技術不斷地提升、不斷地進步,所以要趕得上。

 

7、傳承經營經驗,避免重蹈覆轍

我們不要老是以為說,做不好是別人做不好,或是看到別人的企業,覺得自己比較行。為什麼會來荷蘭?就是過去做得好,所以一來就會想把以前在美國或台灣那一套搬過來,沒有好好參考在荷蘭的他人經驗,很容易重蹈覆轍。 

 

8、避免落進惡性循環

業績一弱,利潤少,薪資也低,沒有錢買器具,器具沒有更新,效率就不高,也沒有辦法投資在促銷活動上。業績—利潤—薪資—器具—效率—促銷,每個環節都足夠令你掉入惡性循環之中。舉例來說,會計軟體每年都要15%update費用,有一家公司決定自己來,結果搞不好,效率就低,落入了惡性循環。 

 

9、趁勢推動良性循環

當良性循環的時候,要好好維持住,讓業績、利潤持續增加,給予員工好的薪資待遇,更新設備,提高效率,進行促銷,維持良性循環。

 

改變荷蘭台商企業的生命週期

企業如果沒有大的變動,生命週期就是五個週期一步步地走,然而你也可以提升或縮減整個生命週期。

 

 

3提升荷蘭台商企業的生命週期曲線

 

影響改變企業生命週期的成因

1、企業併購或裁撤:併購成功,企業生命週期這一條線會整個往上提升。裁撤的話,線會往下降。 

2、重做全球經營規畫:例如把荷蘭最為擴充事業到全歐洲的總部。 

3、整個産業的變化:如CRT改成LCD,企業生命週期整個要全部重來。NotebookDesktop也是,據統計,現在Notebook出貨量已經超過Desktop 

4、供應鏈及通路的變化:尤其現在的E通路崛起後,更是直接。 

5、消費市場需求的變化 

6、知識經濟的新創意:知識經濟就是靠知識創業的企業,如果有新創意,可能整個改變過來。 

7、最新科技的發展:現在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,新科技會影響企業週期的曲線。 

8、政治因素的影響  

9、管理理論的應用:管理理論也是不斷地創新。

•    70年代管理理論強調規模經濟,企業要不斷擴充規模,以降低成本。還有垂直整合、一貫作業。這是以生產為重心的70年代。

•     80年代管理理論:推展適時管理、零庫存管理、全面品管。

•     90年代管理理論是市場導向、客戶至上。

•     21世紀管理理論是電腦網路、資源整合、虛擬團隊。如果企業不架設電腦網路,就跟不上時代,而且整個供應鏈必須整合。

 

每一個年代的管理理論,到下一個年代就變成一種必要,並不是不流行,而是變成一個平常、不這樣不行的必備條件。

 

對策:再創新的企業生命週期

1、對外的變革

•    尋找新行業、新機會

•    考慮企業併購:併企業或者被併。當企業在擴充期、賺錢的時候,在荷蘭你會接到很多人詢問你要不要賣。你會覺得,我現在做得很好,怎麼會想賣?可是當你走下 坡的時候,你想要賣,也沒有人要了。所以企業的併購要及時。企業的價值就是將來利潤的現值,如果將來不賺錢,現在的價值也是沒了。

•    尋求和應用新科技,可以改變企業的命運。 

 

2、對內的變革

•    開發現有產品的新市場:可能原來是西歐市場,後來變成東歐市場或非洲市場等等。

•    供應鏈重新佈置:以前是各做各的,如果用一套ERP軟體,大家都連在一起,進出大家都看得見,可能就會提升效率,也把整個企業週期曲線往上提升。

•    更接近消費者的直接通路:原本是透過幾層的中間商,變成直接面對消費者。直接通路是台商的理想。因為我們在台灣時,都是透過貿易商,經過一陣子後,就跳過 貿易商,直接賣給國外客戶,後來就自己來,然後又想把代理砍掉,直接到中間商,最後到批發商、大賣場、零售商。我們來了以後才知道說,代替代理商的角色非常困難,你要預測市場有多大、向工廠下多少訂單、還要管理倉庫和人力。

•    改變顧客嗜好的新創意

 

結論與心得

1、現在的企業生命階段,要拉長擴充期和極限期,避免出現收縮期。尤其是你在極限的時候,如果能維持極限不斷,非常重要。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,當我發現到達極限期的時候,我就全部自己來,沒有員工了。今天我的食品事業還能繼續維持,就是因為我能及時覺悟。

2、再創另一個企業生命週期,可以生生不息。

3、企業生命結束不可避免時,處理要乾淨俐落。如果你發現這個不行的時候,雖然是食之無味、棄之可惜,但是也要乾淨俐落、快速地處理。

4、妥善安排企業生命的進度最瀟灑。企業開始的時候,你就知道什麼時候要結束,比如說你的企業要在七年後結束,你就安排,時間到了就結束,這樣最瀟灑。在荷蘭的中國餐廳,不少人是不斷地開餐廳,五年之後,他就賣掉,再另外開一間新餐廳。如果我們可以應用這樣子的態度,我覺得很瀟灑,我們常常都是放不下。 

 

QA

Q:每個階段的生命週期大概是幾年?

 

A:我們觀察台商企業的生命週期大概是十年。意思是說,在十年之後,你有氣也無力了。或者是你看到十年之後還在經營的,講話都小聲了,態度也變得非常謙虛。在十年之內,都還有很多機會。我們姑且推測一下,創立期大概都有一至二年的時間,這是不對的,理想來說,應該是三個月。雖然創立BV至少六個月到一年才下來,但是你登記BV的時候,有BVIO(在創立中的BV)馬上下來,你可以馬上營業,所以縮短創立期非常重要。從創立期到極限期,快則三年,慢則五年。從創立開始算起,大約五年會到極限期。從極限期到善後期,大約也是五年,但是後面這五年,每天都會非常痛苦。五年之後,你要快速地採取對策,因為會很快地進入惡性循環。

 

 Q:在我接觸到的觀念裡面,一個新產品的開發不是一個固定的週期,在企業內部是一個一直持續的過程。如果把企業生命週期當成動態的關係,有沒有可能透過企業內部新的企業機會結合個人生涯發展,讓企業生命週期變成一個一個循環的過程?

 

A:產品的變化是一個小變化,並不是整個產品的提升,除非是跨一個行業或一個特別的科技變化。產品的變化、新設計還是在原本的企業週期的曲線上。我們講的是大的趨勢變化,小的趨勢變化不會影響整個大的企業週期曲線。根本上的變化是在企業的文化上,企業文化基於企業主的人生觀,如何融合員工個人和企業主的人生觀是一個問題,趨勢大概是不變的。

 

Q:在荷蘭的台商很多是派駐的。康教授現在的階段是,世華食品已經穩定,但是第二代並沒有要繼承。這邊的台商也會遇到一個瓶頸,如果第二代沒有要承接,那麼企業要怎麼發展?有沒有人有計畫說,等我要退休的時候,原本經營的企業要怎麼規劃?這是我們可以思考的一個方向:台商將來何去何從?可能你的第二代很強,幫原本的企業創造一個高峰,或者是你在接班人接班前,幫他創造另一個高峰。我講的接班人不限於自己的兒女。

 

A:這個是以台灣一般企業的想法:你一定要傳下去,一定要有接班人。實際上這種想法侷限於台灣的觀點。剛剛講的企業週期變化有兩點,一個是自然、必然的趨勢,另一個是有機會擴大。至於要不要延續、是不是自己的孩子接,在經營管理上並不重要。今天我們是講企業能不能生存,企業不能生存,給孩子有什麼用?不能生存的話,企業給誰都沒有關係。企業給孩子或其他接班人傳承,如果無法創新的話,企業還是一樣會經歷生命週期的五個階段。永續經營是一個理想,但就好像個人的生命無法無限一樣,企業也不可能。世界前五百大企業平均不過四十年而已。我們要很務實地思考,企業能不能生存,不能生存的話,要乾淨俐落地收掉。

 

你的企業要不要升級?至少在你掌管的時候,不要讓企業進入收縮期。等到企業進入收縮期,跟你的孩子說,趕快回來接,我已經不行了,這樣沒道理。我跟我的孩子說,我們很感謝你不接手企業,我們才能快樂度過餘生,如果你接手的話,老爸還要陪你玩下去。

 

Q:我們在這裡超過十年,從1991年至今,大約十八年了,企業已經超過平均十年的生命週期。為什麼我們的企業沒有在八年前掛掉?我們企業的高峰期有好幾波,一定是生命週期生生不息。我們從事電腦相關行業,當新的科技出現時,我們又乘著浪繼續往上。當然也有下來的時候,因為我們一直堅持在這個業界,所以有新的科技和產品出現時,又上去了。

 

我今天來這裡,也是帶著一個問號來,我們企業的生命週期會到什麼時候?以前我都沒有問過這個問題,就是隨著波上上下下。我的想法是,十多年來的努力很辛苦,因為我們是中小企業。我曾經想過,我人生要在五十歲的時候退休,也就是再過四年。可是這一波的金融海嘯來得又兇又猛,是以前沒有見過的,我對自己有個問號, 如果不把公司收掉退休去,我們能不能對抗這波金融海嘯?外在的環境根本不是我們努力或不努力可以克服的,所以我今天也滿有衝擊性的,我要不要乾淨俐落地現在把企業處理掉?還是要拚下去,看看到底會怎麼樣?我現在還沒有答案。

 

 A:我今天講的循環是很單純的,但實際上沒有那麼簡單,在五個階段的企業生命週期曲線中,一定有大大小小的起伏和波折,而我們講的是趨勢圖,取曲線的中點。在荷蘭能夠存活十年以上的企業,當然還會存活,而且在荷蘭存活最久的台商,還是自己創業當老闆的台商。 我今天所講的,是從台灣外派過來,來了又回去了的大略統計。

 

我在講創業問題的時候,歸結出台商在荷蘭成功的模式,最好的就是荷蘭的個人經驗結合台灣的資本,成立一家公司去做。可是台灣的大公司因為它成功,就覺得你做不好是你無能,只相信自己那一套成功經驗。

 

Q:一般人的工作時間大約三十年才退休,但是企業週期大約十年,做得好的話可能二十年。想要再創另一個企業生命週期,是不是要在企業高峰的時候就提存準備金開始準備?不然的話,我如果三十歲創業,企業做個二十年,最後十年,我要做什麼?如果見好就收,十年後就收起來,後面二十年退休後要做什麼?有點目標對人來說才不會過得茫茫然。死守一個產業二十年後,這後面十年,就覺得有些辛苦了。現在我的企業處於冬眠狀態,我不曉得應該把企業做個結束退休去,還是等這次海嘯過去再衝刺?

 

A:今天介紹的是台灣到荷蘭設立公司的企業,所以是總公司要思考,我要不要撐下去?值不值得撐下去?如果報酬率是0 負,要不要撐下去?至於個人企業不是這樣,即使是在最低點、處理善後的時候,你也可以在那裡拖,拖到你覺得下一波可以再往上的時候。甚至拉長十年、二十年 都沒關係,只要在你有生之年,你想做時,隨時可以再往上。對個人企業來說,不管你要不要做都可以,要不要結束都可以,也可以休息先去玩一年再回來做,因為這是你自己的事業。

 

另一個重點是,大家都有一個問號,我人生的目的在哪裡?我退休的目的是什麼?上一次我談到企業文化的時候,我說企業文化都受業主個人人生觀的影響,因為人生觀影響行為,行為影響決策,決策影響結果。所以回過頭來,要先思考個人的人生觀是什麼,而這一點則必須解答自己生命的意義在哪裡?自己生活的目的是什麼?如果你還在茫然,那麼你要帶領你的企業往哪裡走?所以我提出一個快樂的企業文化,你要自己快樂、員工快樂,大家目標一致。